

前阵子帮刚装修完的表姐整理新家,推开浅灰色的防盗门时,一股混合着乳胶漆和板材的味道扑面而来 ——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浅木色地板上,本该温馨的房间,却因为这股异味显得冷清。
表姐抱着刚满三岁的侄子,手指轻轻摩挲着衣柜门板,皱着眉说:“测了三次甲醛,每次都差一点达标,孩子总想来这儿玩,我都不敢让他多待。”
后来我俩坐在飘窗上翻养花攻略,想着找些能 “净化空气” 的植物,既不占太多空间,又能给房间添点生气 —— 没成想试了 5 种常见的花后,不仅一个月后甲醛检测值稳稳降到安全线,这些花还成了家里的 “颜值担当”,每一盆都藏着段满是生活烟火气的小故事。
01:龟背竹 —— 装修房的 “甲醛天敌”

表姐家主卧刷完淡蓝色乳胶漆后,一推门就能闻到股刺鼻的怪味。她专门买了个测甲醛的小仪器,只要数值飙到 0.12mg/m³,就立马把窗户全打开通风。
听花市那位戴老花镜的老板说,龟背竹吸甲醛的能力是普通绿植的 3 倍,她当即搬了盆半人高的回来 —— 花盆是深棕色陶土的,叶片比成年人的手掌还大,摆在卧室角落时,侄子还伸手摸了摸叶脉,说像 “小乌龟的壳”。
可没养半个月,龟背竹的叶片边缘就开始发黄,像被晒焦的纸边,最外层那片叶子耷拉下来,连叶脉都没了之前的挺括。
表姐急得不行,晚上抱着手机在养花论坛里翻到半夜,才看到有花友说 “龟背竹怕涝不怕干,盆土积水比缺肥还致命”。她第二天一早就蹲在花盆旁,用小铲子扒开表层土,果然摸到下面的土还湿乎乎的,连陶土盆的底孔都有点堵。
调整养护方法时,表姐特意找了个小本子记下来:

每次浇水前,先把手指插进盆土 2 厘米,感觉干得发裂了再浇,而且要绕着盆边慢慢浇,直到底孔流出水就停;每月月初,会把提前晒好腐熟的花生壳捏碎了埋在盆边,离根系远一点,怕烧根;
还把龟背竹挪到了客厅沙发旁 —— 那里有纱帘挡着阳光,散射光刚好落在叶片上,不会晒得叶片发焦。
大概过了 20 天,表姐给我发微信,拍了张龟背竹的照片:最中间冒出了片新叶,卷得像个小喇叭,慢慢展开后,叶片宽得能盖住半个抱枕,叶脉的纹路清晰得能看清细小的绒毛。
再测甲醛时,数值稳稳降到了 0.04mg/m³,表姐抱着侄子坐在龟背竹旁玩积木,笑着说:“现在每天早上起来,都先看看这盆花,看着它绿油油的,心里都踏实,比空气净化器还管用,还不用插电。”
02:绿萝 —— 租房党的 “异味吸尘器”

同事小杨租的是老小区的一楼,房子是 90 年代的,窗户是木质的,刷着有点掉漆的白色漆。
厨房和卧室就隔了个窄窄的过道,没有门,每次她炒完辣椒炒肉,油烟就顺着过道飘进卧室,第二天早上起床,连枕头上都能闻到淡淡的油烟味,衣柜里还因为潮,偶尔能闻到点霉味。
她在网上刷到 “绿萝能吸异味”,就花 35 块钱买了盆垂吊绿萝,花盆是透明塑料的,能看到里面白白的根须,挂在卧室窗台时,藤蔓才十几厘米长,叶片小小的,像刚睡醒似的。

刚开始养时,小杨总觉得这花 “娇气”:第一次浇水时,她怕缺水,一次性浇了大半瓶矿泉水,结果三天后,根须就开始发黑,叶片也卷了起来,像被晒蔫的小草;
后来又改成隔三天浇一次,结果盆土干得结块,最下面的叶片直接黄了,没几天就蔫了一半。
她捧着花盆去楼下找养花的王阿姨,王阿姨戴着围裙,正摘菜呢,看了眼绿萝就笑:“丫头,这花不是渴死的,是被你折腾死的,水培和土培的讲究不一样。”
王阿姨手把手教她:水培的话,每周换一次自来水,而且得提前静置 24 小时以上,把氯气散掉,根须别全泡在水里,留三分之一露在空气里,不然容易闷根;
要是土培,就用手指戳戳盆土,摸到硬邦邦的再浇,每次浇透,但要把花盆底下的接水盘清空,别让水积在里面。

王阿姨还说:“绿萝叶片大,容易沾灰,你每天用湿抹布擦一遍,既能让它呼吸顺畅,还能更显亮。”
小杨回去后就照着做,每天早上刷牙时,顺便用湿抹布擦两片绿萝叶子,周末换自来水时,还会对着根须看看有没有发黑的地方。
慢慢的,绿萝的藤蔓顺着窗台往下垂,最长的那根都快拖到地面了,叶片长得比原来大了一倍,亮得像抹了层橄榄油,阳光照在上面,还能看到叶片上细细的纹路。
更让她惊喜的是,卧室里的油烟味淡了很多,衣柜里的霉味也没了,上次她邀请我们去做客,指着绿萝说:“你们闻闻,现在我家一点油烟味都没有,这盆绿萝才 35 块,比空气清新剂管用多了,还不占地方,藤蔓垂下来像个小帘子,好看得很。”
03:虎皮兰 —— 卧室里的 “夜间氧吧”

我妈总说家里卧室空气闷,尤其是冬天开暖气时,晚上睡久了会觉得口干,早上起来喉咙里还发紧。
有次她去邻居张叔家串门,看到张叔床头柜上摆着盆虎皮兰,叶片直直的,上面的斑纹像老虎皮似的,张叔说:“这花晚上不跟人抢氧气,还能吸二氧化碳,你养一盆试试,说不定睡眠能好点。”
我妈一听就动了心,当天就去花店买了盆,花盆是浅灰色陶瓷的,摆在她床头柜旁,刚好和台灯挨在一起。
可冬天的时候,虎皮兰的叶片上突然出现了好多黄斑点,像撒了把黄米粒,我妈以为是冻着了,赶紧把它挪到暖气旁,离暖气片就十几厘米远,结果过了三天,黄斑点不仅没消,还扩大了,连叶片都有点发软。

她急得给张叔打电话,张叔特意过来看看,蹲在花盆旁摸了摸盆土,又看了看暖气片,说:“老 sister,你这是把花‘烤’着了!虎皮兰耐干又耐阴,冬天半个月浇一次水就够了,而且不能离暖气太近,叶片会被热气烤伤。”
张叔还教她:冬天浇水时,要把水放在室内晾一会儿,等水温跟室温差不多了再浇,一次浇小半杯就行,别让盆土湿乎乎的;
平时就把它放在卧室角落,远离暖气和阳光直射的地方,偶尔用湿布擦下叶片,把灰尘擦掉。
我妈照着做,每天早上整理床铺时,都会顺便看看虎皮兰,发现叶片上有灰了,就用软棉布蘸点温水擦一擦。

没过多久,虎皮兰的黄斑点就慢慢消失了,叶片又变得挺拔翠绿,用手摸上去,还硬硬的有质感。
我妈说现在晚上睡觉,口干的毛病好了很多,有时候能一觉睡到天亮,再也不用半夜起来喝水了。
那盆虎皮兰现在长到快一米高,叶片从原来的 3 片变成了 5 片,摆在卧室角落,跟浅灰色的墙壁特别搭,我妈总跟我爸说:“你看这花,又好用又好看,比买那些保健品实在多了。”
04:常春藤 —— 儿童房的 “灰尘小卫士”

闺蜜家的孩子叫乐乐,今年 4 岁,前段时间总爱咳嗽,尤其是早上起床时,咳得小脸通红。去医院看,医生说可能是室内灰尘多,刺激了呼吸道,让她多开窗通风,再养点能吸附灰尘的植物。
闺蜜想起之前在育儿群里看到有人推荐常春藤,就去花鸟市场挑了盆,花盆是粉色的,上面印着小恐龙,乐乐看到就喜欢得不行,非要自己抱着回家。
可刚养一周,常春藤的叶子就蔫了,叶片卷成了小筒,还掉了好几片在花盆里。闺蜜急得眼圈都红了,以为是乐乐不小心碰坏了,还特意跟乐乐说 “要轻轻摸小叶子”。

后来她发现,只要开空调,常春藤的叶子就会更蔫,才想到可能是空气太干了 —— 她家儿童房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空气湿度总在 30% 左右,比推荐的 50%-60% 差了不少。
她赶紧想办法: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用小喷壶往常春藤叶片上喷点温水,水温跟室温差不多,怕刺激叶片;
还在花盆旁放了个浅口的玻璃盘,里面倒点水,让水慢慢蒸发,增加空气湿度;

每天下午四点多,会把儿童房的窗户打开半小时,让常春藤呼吸新鲜空气,乐乐还会站在旁边,用小手轻轻扇风,说 “帮小叶子吹吹”。
慢慢的,常春藤又恢复了生机,藤蔓顺着窗户往下爬,叶片像小手掌似的,边缘还有细细的锯齿,绿油油的特别可爱。
闺蜜说现在乐乐咳嗽的次数少多了,早上起来也不咳了,有时候还会拿着小水壶,跟妈妈一起给常春藤浇水,指着叶片说:“妈妈,小叶子好干净呀,没有灰灰了。”
儿童房里的灰尘也明显少了,之前每周擦一次书桌,上面都会有层细灰,现在隔十天擦一次,都没多少灰。
05:橡皮树 —— 客厅的 “油烟吸附器”

我家客厅和厨房是开放式的,中间就隔了个吧台,每次我妈炒完菜,油烟就会飘到客厅里,沙发上偶尔能摸到细细的油星,连茶几上的玻璃杯,放一天都会蒙上层油膜。
去年秋天,我在网上看到橡皮树的叶片大,能吸附油烟,就买了盆放在客厅和厨房之间的角落 —— 花盆是黑色的,跟我家的深灰色沙发特别搭,橡皮树的叶片又大又厚,像抹了层蜡,刚开始摆着的时候,客人来都以为是假花。
可养了没多久,我发现橡皮树的叶片没那么亮了,灰蒙蒙的,用手摸一下,能感觉到细细的灰尘,连叶片上的纹路都没那么清晰了。

我还以为是买的时候没选好,跟花店老板吐槽,老板笑着说:“橡皮树的叶片大,就像个‘吸尘器’,会吸附空气中的油烟和灰尘,叶片积灰多了,不仅影响‘吸毒’效果,还会让叶片没光泽。”
从那以后,我每周都会用软棉布蘸点清水,轻轻擦一遍橡皮树的叶片,擦的时候会顺着叶片的纹路擦,怕划伤叶片;
每月还会往土里浇一次稀释的氮磷钾复合肥,按照 1:1000 的比例兑水,浇在盆边,不敢浇太多,怕烧根。
我妈还特意在橡皮树旁边放了个小风扇,每天开半小时,让空气流通,说这样能让橡皮树更好地吸附油烟。

现在橡皮树长得比我还高,叶片宽得像小扇子,绿油油的特别有质感,阳光照在上面,会反射出淡淡的光泽。
最明显的是,客厅里的油烟味少了很多,沙发上再也摸不到油星了,茶几上的玻璃杯,放几天还是干干净净的。
上次我姑姑来家里做客,盯着橡皮树看了半天,说:“你家这盆花真大气,看着就显档次,客厅里也没油烟味,比我家放空气清新剂管用多了。”
其实养 “吸毒花” 不用太复杂,就像照顾身边的小生命,只要摸准每种花的脾气,给它合适的水、光、肥,它们就能一边默默吸尽家里的废气,一边用绿油油的叶片装点房间。
要是你也在为家里的空气质量犯愁,不妨试试这 5 种 “吸毒花”,说不定会像我们一样,收获惊喜。 觉得这些养花小技巧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让更多人看到,关注我获取更多居家养花干货,也可以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一起用绿植打造清新又好看的家~
原创 小慧 小慧花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