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第一节 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定义: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只有具有词句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咳嗽声、苦笑声、拟物声等不是语音。)
2.语音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几点注意:
*语音通过声带振动可以产生音波,音波可以被物理仪器测量。(音波: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发音体振动影响周围的空气或其他媒介形成音波。)
*声音有乐音与噪音之分。(乐音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噪音反之)在语音中,元音属于乐音;辅音大多属于噪音。
*声音的四要素:音色、音强、音高、音长。
①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也称为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根本特点。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形成不同音乐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发音体不同;共鸣器不同;发音方法不同。
②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也称为音频。音高→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由发音体的形状(大小、长短、粗细)决定。音高与汉语语音的关系:音高不同造成声调和语调的不同;音高可以区别意义。
③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音强→由发音体振动强度的大小决定→由发音使用力的大小、声腔的大小决定。音强与汉语语音的关系:语音中的重读和轻声音节是由音强不同造成的;音强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
④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音长→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决定。音长与汉语语音的关系:汉语中音长不区别意义的作用,经常以伴随性的特征出现在语音中。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鼻腔和口腔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是由肺、器官、胸腔、横膈膜构成的,能呼出气流。气流是语音的动力。
2.发声器官:喉头和声带。
3.共鸣器官:咽腔、鼻腔和口腔都能起共鸣器之扩大声音的作用。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1.语音与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
2.语音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是社会属性的体现。
3.语音的系统性是由社会决定的。
3.语音的研究角度
生理语音学(生理属性);声学语音学(物理属性);音系学(社会属性)
二、语音单位
1.音素:从音色角度来划分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儿化音节是例外,如“花儿”是两个汉字,两个音节。
3.声母、韵母、声调:
(1)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音节中若开头没有辅音,即元音前头部分是零,习惯上叫做零声母,算是零声母音节。
(2)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有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3)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格式。
4.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社会属性是决定音位的重要依据。(后面有专门介绍)
三、记音符号
1.用文字记音。反切法和直音法。直音法:“哙”音“快”;反切法:稿gǎo(工gōng、老lǎo)
2.用“注音符号”记音。最早称为“注音字母”。
3.用罗马字拼音给汉字注音和记录汉语拼音。
4.用国际音标注音。
第二节 辅音与声母
什么是声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例如,在“好”(hǎo)这个音节里,辅音h 就是
它的辅音声母。有的音节,例如“爱”(ài)开头没有辅音,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做“零声母”,就算是零声母音节。
关于零声母:
(1)在普通话中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我们习惯上叫它“零声母”。
(2)汉语拼音的y和w只出现在零声母音节的开头,其主要作用是使音节界限清楚。
(3)普通话中有22个声母,其中有21个辅音字母,1个零声母。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普通话以i、u、ü 起头的音节,如i、iɑ,u、uɑ,ü、üe 等,就会感觉到其中的i、u、ü 都有轻微的摩擦,这种摩擦形成的音可以分别称作半元音[j]、[w]、[ɥ]。不是以i、u、ü 起头的零声母音节,如“暗”(àn)、“爱”(ài)等,有些北京人念起来前面都加了一个轻微的舌面后浊擦音[ɣ]或喉塞音[ʔ]。它们都是出现在零声母音位的位置上,注音或标音时都不写出来。
(4) 零声母的符号是
图片
,请注意它的写法。*辅音与声母的关系:
·声母:①有22个,其中21个辅音字母和1个零声母;②是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③采用汉语声韵学(声韵调)的研究方法。
·辅音:①有22个,其中21个可以充当声母,ng只可以做韵尾,如“ɡuānɡ”(光)中的nɡ [ŋ];n既可以充当韵尾,,也可以做声母,如“nán”(南)中的两个辅音n,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在音节末尾的是韵尾;②是音素的一个种类;③采用现代语音学(元音、辅音)的研究方法。
一、辅音的发音
辅音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一) 辅音的发音部位
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分,辅音可以分为七类:
图片
(二) 辅音的发音方法
1.看阻碍的方式
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1) 塞音 b p d t ɡ k
(2) 擦音 f h x sh r s
(3) 塞擦音j q zh ch z c
(4) 鼻音 m n nɡ
(5) 边音 l
2.看声带是否振动
· 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是带音,又叫浊音;声带不带动的是不带音,又叫清音。
· 带音共有 m、n、nɡ、l、r 五个,其余不带音。
3.看气流的强弱
塞音、塞擦音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分别,发送气音时,肺部(声门以下)呼出的气流比较强,共有以下6个:p t k q ch c ;发不送气音时,肺部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共有以下6个:b d ɡ j zh z
图片
声母发音的全面描写:
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p双唇、送气、清、塞音 ;m双唇、浊、鼻音;
f 唇齿、清、擦音;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s舌尖前、清、擦音;
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n舌尖中、浊、鼻音;l舌尖中、浊、边音;
zh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sh舌尖后、清、塞擦音;r 舌尖后、浊、擦音;
j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q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x舌面前、清、擦音;
ɡ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h舌面后、清、擦音;
三、声母的辨正
1.zh、ch、sh和z、c、s的辩正。
2.f、h的辩正。
3.n、l的辩正。
4.把方言中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的z、c、s、g、k、h改成j、q、x。
5.把方言中的浊音改为清音。
6.读准普通话零声母的字。
7.读好擦音h。如黄河、花卉、浑厚、航海等。
第三节 元音与韵母
什么是韵母?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例如在“海”(hǎi)这个音节里,“ɑi”就是它的韵母。零声母音节,例如“欧”(ōu),它的韵母就是零声母后面的“ou”。
*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 元音不能作声母,元音只能作韵母的成员。但是韵母和元音不相等。
· 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如“tā(他)、xiā(瞎)、ɡuài(怪)”中的“ɑ、iɑ、uɑi”;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如“ɡān(甘)、ɡēnɡ(耕)、ɡuān(关)”中的“ɑn、enɡ、uɑn”。
一、元音的发音
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元音(10个)和复元音(13个)两类。
(一)单元音的发音
单元音就是发音时口形(包括舌位、唇形、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它有三类: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和卷舌元音。
1.舌面元音(7个):ɑ o e ê i u ü
舌面单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的口形及舌位造成的。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1)看舌位的高低(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
(2)看舌位的前后。
(3)看唇形的圆展。可以分为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
(详见课本46-47页,且此图是重点!!)
图片
舌面单元音的发音情况描述:舌面+舌面前后+舌面高低+圆唇与否
图片
(二) 复元音的发音
1.定义: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普通话共有13个复元音: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
2.复元音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还有一串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发的音围绕一个中心形成一个整体。在复元音中,前后音素互相影响,造成韵腹、韵尾(特别是韵尾)的音素开口度、舌位前后发生变化。
3.复元音发音时元音的响度不同,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后响复元音、中响复元音。
图片
二、韵母的发音
普通话共有39个韵母。由元音构成的韵母23个,元音加鼻辅音构成的韵母16个。由元音构成的韵母前面讲过了(即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下面只介绍16个带鼻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
1.定义:又叫鼻音尾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普通话共有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等16个带鼻音韵母。
2.发音要点
(1)元音同后面的鼻辅音不是生硬地拼合在一起,而是由元音的发音状态逐渐过渡到鼻辅音,鼻音色彩逐渐增加,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
(2)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即发“唯闭音”。
3.分类
(1)前鼻音韵母(也称为舌尖鼻音“n”)
(2)后鼻音韵母(也称为带舌面后鼻音“ng”)
图片
四呼
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开口呼 韵母开头不是i、u、ü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 韵母开头是 i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 韵母开头是u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 韵母开头是ü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ong [un]放在合口呼、iong[yn]放在撮口呼,是按它们的实际读音排列的。
《汉语拼音方案》用“ong、iong”表示[un][yn],没有采用“ung、üng”,是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写体u和a相混。
舌面元音i属于齐齿呼,但舌尖元音[1][1]属于开口呼。
三、韵母的结构
就其结构来看,分为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韵头:处在韵腹前;3个元音i/u/ü;发音特点:轻、短
韵腹:处在韵头后,韵尾前;10个元音;发音特点:最清晰、最响亮
韵尾:处在韵腹后;2个元音i/u(o),两个辅音n/ng;音质含混、不太固定
四、韵母辩正
(1)鼻韵尾n/ng 鲜花、香花;天堂、天坛
(2)i/a 名义、名誉;前面、全面
(3)o/e 破格、墨盒;唱歌、和平
(4)eng/ong(ung)
五、押韵(压韵)
押韵是指在韵文(诗、词、歌、赋等)中,常在某些句子的末尾使用同“韵”的字。
(1)韵与韵母
二者不同。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
韵母:韵头(介音);韵(韵身)包括韵腹和韵尾
辙也是韵的意思,将同韵的字归纳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韵。
(2)“十三辙(韵)”、“十八韵”和“十四辙(韵)”
辙也是韵的意思,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一个的韵,宋代的《广韵》分为206韵,明清以来的白话讲唱文学则分为“十三辙”。现代人使用的十八韵则是根据黎锦熙等编的《中华新韵》,现在做诗押韵一般根据现代语音,按十三辙或十八韵押韵,而作旧体诗则要根据古代的韵书来押韵。
第四节 声调
一、什么是声调?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在普通话里,同一个音节有时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如bɑ,可以读作bā(巴)、bá(拔)、bǎ(把) 、bà(坝) 。这四个音段结构相同,都是由辅音声母b和元音韵母ɑ两个音素构成。平、升、曲、降四种不同音高格式的bɑ,就代表了不同意义的语素,所以说,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藏语系中很多语言的音节是带有声调的。
二、调值和调类
1.调值的定义:是指音节里体现高低升降音高变化的特定格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音。
2.调值的语音特点:
(1)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这里的音高指“相对音高”。
(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
为了把调值描写得具体、清晰,学界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声调。
图片
3.调类的定义: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同一种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就可以归纳成几种调类。汉语方言的声调,有着各自不同的调值和调类。两种方言调值相同的字,不一定同属相同的调类;而调类相同的字,其调值也往往差异很大。
4.四种基本调型:普通话四种基本声调的调型可以简单归结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拼音方案的调号就反映了这四种调型。
三、普通话的声调——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
1.阴平(第一声)
· 调值55,又叫高平调。例如“高、飞、天、空”的声调。
2.阳平(第二声)
· 调值35,又叫中升调。例如“来、回、繁、忙”的声调。
3.上(shǎng)声(第三声)
· 调值214,又叫降升调(凹调)。例如“勇、敢、友、好”的声调。
4.去声(第四声)
· 调值为51,又叫全降调。例如“建、设、世、界”的声调。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交谈时听觉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
·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带调音节,例外是有后缀“儿”字的儿代词,是两个汉字读一个音节,例如:“花儿”(huār)、“活儿”(huór)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相拼,构成约400个音节;每个音节可以用1-4个声调来读,可以读出约1300个带声调的音节。
音节结构分析举例
图片
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包含四个音素。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符号可以多至三个,并且须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和韵尾。
3.音节可以没有辅音。辅音大都在音节的开头或末尾出现在音节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 和nɡ。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zh 声母、nɡ 韵尾都是双字母的音素符号,表示一个辅音音素)。
4.汉语音节都有声调,都有韵腹(主要元音);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头和韵尾。
二、拼音
把分析出来的声母、韵母拼合起来,韵母中包含所拼字音的声调构成一个音节,就是拼音。
(一) 拼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声母要用本音
2.声母、韵母之间不要有停顿
3.要念准韵头
(二) 拼音的方法
1.双拼法
(1) 声韵双拼法 g-uāng→guāng光
(2) 声介与韵合拼法 xi-āng→xiāng相
2.三拼法 j-i-ā→jiā家
3.整体认读法
(三) 普通话的声韵拼合规律
图片
三、音节的拼写规则
(一) 隔音字母y、w 的用法
汉语拼音字母y(读yɑ)和w(读wɑ)是隔音字母。它只起避免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的作用。如:“大衣”拼写成“dɑi”,就会以为是一个音节的“呆”,i 的前头加了y,写成“dɑyi”,音节界限就分明了。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i是韵头,就把i改为y:
iɑ→yɑ(牙) ie→ye(野)iou→you(优) iɑn→yɑn(烟)
如果i 是韵腹,就在i 前面加上y:i→yi(衣) in→yin(因) inɡ→yinɡ(英)
2.韵母表中u 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如果u 是韵头,就把u 改成w:
uo→wo(窝) uɑi→wɑi(歪) uei→wei(威) uen→wen(温)
如果u 是韵腹,就在u 前面加上w:u→wu(乌)
3.韵母表中ü 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不论ü 是韵头还是韵腹,一律要在ü 前面加y。加y 后,ü 上两点要省写:ü→yu(迂) üe→yue(约)。要知道y、w不是声母,只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
(二) 隔音符号的用法
“ɑ、o、e”开头的字音连接在其他字音后面的时候,如果字音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用隔音符号“ ’”隔开。如:快(kuài)-酷爱(kù'ài)
(三) 省写
1.韵母iou,uei,uen 的省写
iou,uei,uen前面加辅音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
d—iōu→diū(丢) x—iōu→xiū(修) zh—uēi→zhuī(追)
2.ü 上两点的省略
ü 跟n、l 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写两点。例如:
j—ǚ→jǔ(举) x—ǜ→xù(序) q—üè→què(却)
不能省写两点的,只限于韵母ü 单独出现在声母n、l 后面。因为如果省了,这些音节就会发生混淆。例如:
nǚ(女)—nǔ(努) lǘ(驴)—lú(炉) lǚ(旅)—lǔ(鲁)
*为什么有的可省写,有的要保留呢?
因为声母j、q、x 不能跟合口呼韵母相拼,省写了两点也不会误认为是合口呼的韵母“u”,音节不致发生混淆。
(四) 标调法
标调法有多种,这里只讲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一种。
1.声调符号一般要标在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即韵腹)上。
例如:miào(妙) yǐn(引) fānɡ(方)
2.在iu、ui 这两个韵母中,声调符号规定标在后面的u 或i 上面,因为-iu、-ui是iou、uei 的省写形式,其韵腹o、e与韵尾u、i 结合紧密。
例如:chuíliǔ(垂柳) qiúduì(球队)
3.调号恰巧标在i 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例如:yī(衣) xīn(新) ɡuī(归)
4.轻声音节不标调。
例如:zhuōzi(桌子) wǎnshɑnɡ(晚上) luóbo(萝卜)
(五) 词儿连写和大写
1.同一个词要连写,词与词一般分写。句子或诗行开头的字母要用大写。例如:
Tuánjié fèndòu jiànshè zǔɡuó!
团结 奋斗 建设 祖国!
Cànlàn yánɡɡuānɡ pǔzhào dàdì。
灿烂 阳光 普照 大地。
2.专用名词和专用短语中的每个词开头字母要大写。例如:
Lǐ Bái Dǒnɡ Cúnruì Běijīnɡ Rénmín Rìbào
李白 董存瑞 北京 人民 日报
3.标题中的字母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有时为了简明美观,可以省略声调符号。例如:
JIEFANG SIXIANG JIANSHE ZHONGHUA
Jiefɑnɡ Sixiɑnɡ Jiɑnshe Zhonɡhuɑ
解放 思想 建设 中华
第六节 音变
什么是音变?
音变有两种:
一种是历时音变,也叫历史音变。比如说某个字古今读音不同,属历时音变。
一种是共时音变,它是共时读音的变化。语流音变是一种典型的共时音变。
什么是语流音变?
也叫连读音变。连着念的音节,其音素、声调等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近音的影响,可能会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普通话常见的语流音变有以下几种:
一、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阳平(35)
理想 美好 了解 小李 很好
2.轻声前,上声念半上(21)
姐姐 椅子 本事 打扮
3.三个以上上声相连
快 念:很勇敢 小老虎 小保管
分组念:永远友好;快 念:永远友好
分组念: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字前的上声字一般也念半上(21)。
首都 统一祖国 海洋 解放 土地 尾巴 宝贝
(二)“一、不、七、八”的变调
1.“一”本调念阴平, “不”本调念去声。
(1)在阴、阳、上声前, “一”变去声(51)。例如:一般、一年、一尺;“不”念本调。例如:不吃、不同、不想
(2)在去声前, “一、不”都变阳平(35)。例如:一样 一向 一定 一块 不怕 不够 不看
(3)嵌在重叠的动词中间, “不”变轻声:想一想 看一看 想不想 看不看
2.“七、八”在去声字前念阳平(35),也可念本调。
例如:七岁 七夜 件 八次
二、轻声
(一) 什么是轻声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每一个声调四声在语流音变中都有可能变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而不是原来固有调值的声调。把这些因语流音变而形成的又轻又短的调子统称为轻声。简单地说,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汉语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独立的第五个声调。
轻声的发音
阴平后面念半低妈妈 跟头 柑子 蹲下
阳平后面念中音棉花 石头 桃子 埋下
上声后面念半高 点心 里头 李子 躺下
去声后面念低音 地方 木头柿子 坐下
四种轻声调值比较
跟头 石头 里头 木头
蹲下 埋下 买下 坐下
轻声区别意义
如:本事——本事 大人——大人 地道——地道 帘子——莲子 舌头——蛇头
轻声音节不仅引起音长、音高、音强的变化,有时引起声母、韵母中辅音、元音音色的变化。如:哥哥 耳朵 鼻子 棉花 尖子 豆腐
这些都说明,轻声和音强、音长、音高、音色四要素都有关系。
(二) 哪些音节读轻声
哪些音节读轻声呢?
一般地说,新词、科学术语里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的。
下面一些成分,在普通话中通常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读轻声。例如:
领路的 愉快地 学得(好) 笑着 活了 看过 他呢 谁啊 算了吧 放心吧 好嘛
2.部分重叠词的后一音节读轻声。例如:
猩猩 饽饽 (单纯词)
妈妈 弟弟 姑姑 娃娃 星星(合成词)
坐坐 劝劝 催催 看看 (单音动词重叠式)
3.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 的第二、四音节读轻声。例如:
研究研究 考虑考虑 打扫打扫
4.后缀“子”、“头”和“们”等读轻声。例如:
鸽子 燕子 辫子 石头 馒头 木头 我们 你们 他们
但是 “原子、光子、孢子、男子、窝窝头” 等词的“子、头” 都是实语素,不读轻声。
5.表示方位的词或语素读轻声。例如:
马路上 脸上 地底下 村子里 箱子里 前边 左边 外面 火车上面
6.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读轻声。例如:
送来 进来 起来 过去 出去 上去 热起来 说出来 夺回来 跑过去 挑回去
前头带有表示可能性的“得、不”的趋向动词不读轻声。例如:划得来、出不去、拿得起来放不下去。
7.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词,后面的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三音词的中间字音也有读轻声的。例如:
伙计 喷嚏 簸箕 蚂蚱 咳嗽 云彩 蘑菇
护士 事情 脑袋 胳膊 窗户 算盘 消息
8.下面词语里加着重号的字一律读轻声。例如:
黑不溜秋 傻不愣登 胡里胡涂 啰里啰嗦
(三) 轻声的作用
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① 他的孙子在工厂当工人。② 古代的孙子是一位军事理论家。这两句中的“孙子”都是名词,但词义不同。又如:
本事—本领 本事—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
有时区别了意义,也连带区别了词性。
如:办事情不能大意 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
上句的“大意”是“疏忽”的意思,是形容词,“意”读轻声;下句的“大意”指的是“主要的意思”,是名词,“意”读去声。又如:利害——剧烈,凶猛。(形容词)利害——利益和损害。(名词)
三、儿化
(一) 什么是儿化
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例如:普通话念“花儿”的时候,这个“儿”字不是一个独立的音节,也不是音素,而只是一个表示卷舌动作的符号。只表示在念到“花”(huɑ)这个字音的韵腹时,随即同时加上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带上卷舌音“儿”的音色。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 就可以了。字母r 不表示音素,只表示卷舌动作。
(二)儿化的读音
儿化
小车儿 半截儿 小刀儿 小猴儿 一块儿 一点儿 脚印儿 书本儿
儿化区别词义的作用
头——头儿 眼——眼儿 画——画儿 尖——尖儿
四、语气词“啊”的音变
语气词“啊”单独的读音是a[A],出现在句末或句中的停顿处,表示语气缓和,增加感情色彩。由于“啊”总是在其他音节之后读作轻声,因此常跟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连读产生音变。
1.当前面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o(ao,iao除外)、e、e、i、u 时, “啊”音变为ya,汉字写作“呀”。例如:
千万注意呀!这是谁呀? 真可爱呀! 好大的雨呀!
2.当前面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时(包括单韵母u和复韵母ao、iao),“啊”音变为wa,汉字写作“哇”。例如:
身上这么多土哇! 在哪儿住哇? 大家跳哇! 这是金丝猴哇。
3.当前面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 “啊”音变为na,汉字写作“哪”。例如:
大家加油干哪! 怎么办哪? 这么沉哪!
4.当前面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时,“啊”音变为nga,汉字写作“啊”。例如:
弟兄们,冲啊! 大家唱啊! 她弹的电子琴多好听啊!
5. 当“啊”出现在zhi、chi、shi、ri音节的后面、卷舌元音er的后面以及儿化韵的后面时,“啊”音变为ra,汉字写作“啊” 。例如:
这是一件大事啊! 我的好女儿啊! 快开门儿啊!
6.当“啊”出现在zi、ci、si音节的后面时,“啊”音变为[zA](即不卷舌的ra),汉字写作“啊”。例如:
孩子啊! 去过几次啊? 他五十四啊!
第七节 音位
一、音位简说
(一)音位及其归纳方法
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辨义功能)划分出来的最小的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能够区别意义,是音素与音位的根本区别。
*归纳音位的方法
· 有同等使用价值的一组音素,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 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
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辅音音位”。
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
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二) 音位变体
1.定义: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2.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可以统称为“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也称作“音段音位”。
4. 声调音位:声调音位(即调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因为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也称作“超音段音位”。
5.音位变体的分类: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类。
(1)条件变体:
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做“条件变体”。下例是条件变体:
图片
(2)自由变体:
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即几种不同的读音如果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中彼此自由替换而不改变意思,这几种读音就是同一音位的几个“自由变体”。
例如,在北京话里“挖、窝、歪、微、文、翁”开头的音都有两种念法:一种是双唇拢圆,略有摩擦,念作半元音[w];另一种是上齿轻轻地接触下唇,略有摩擦,念作唇齿半元音[ʋ]。这两种念法在上述字音中可以互相替换,不改变意思,所以是同一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这两个自由变体又跟[u]构成条件变体,同属元音音位/u/。
(三)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必须在同一语音系统中进行)
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是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
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
辨义功能:是归纳音位的最重要的标准区别特征。
但是由于在各种语言里形成互补分布的原因和情况不完全一样,所以有的音虽然处于互补分布中,但是当地人听起来差异过大,这样的音也不宜归纳为同一音位。
互补分布与音感相似这两个条件必须结合使用。
*关于音位的分析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对立性。所谓对立就是互相能区别意义。相同的语音环境下,两个音素互相替换后产生意义的差别,则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如:匹pī、铺pū中的i、u;八bā、它tā中的b、t。
(2)互补性(互补分布)。指有些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永远不会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不可能形成对立。如:a的几种读音情况。
(3)相似性。是指被归为同一音位的音素,在音质上必须是非常接近的。(主观影响性较大)
二、普通话的音位
(一)普通话元音音位(10个)
图片
图片
2. /o/ 音位变体仅有[o]。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普通话辅音音位(22个)
普通话辅音音位重点掌握以下变体:
图片
图片
(3)普通话声调音位(4个)
图片
第八节 朗读和语调(了解)
第九节 语音规范化
普通话的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里的北京语音指的是北京音素,它的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在北京语音内部还存在一些分歧现象,这种分歧现象对学习和推广是不利的。例如北京土话、异读词、儿化、轻声现象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