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外伤跌打类1. **跌打损伤药酒** - **配方**:透骨草40g、生乌头40g、乳香15g、没药15g、生半夏40g、川芎40g、防风20g、威灵仙40g、赤芍40g、千金拔40g、四叶细辛40g、三七40g、制南星40g、肉桂20g、当归20g、伸筋草40g、桃仁20g、红花20g。 - **熬制**:将药材用5斤50度白酒浸泡10天,滤去药渣,药酒外涂患处后拍打至吸收,每日3次。 - **功效**:通络止痛,治腰腿损伤、面神经麻痹。 - **注意**:含“十八反”组合(乌头+半夏),仅限外用,禁内服。2. **止血定痛散(金刃独圣丹)** - **配方**:龙眼核黑壳(炒研细粉)1两 + 冰片2钱。 - **熬制**:混合研匀,密封保存。直接外敷出血伤口。 - **功效**:外伤出血速效止血止痛。3. **骨折外敷方** - **配方**:当归尾、薑黄、紫荆皮各4两,细辛、川乌、皂角、白芷、大黄、肉桂、红花、透骨草、丁香各2两。 - **熬制**:磨粉后用清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固定。 **二、内科疾病类** **呼吸系统**1. **止咳平喘方** - **配方**:沙参5钱、玉竹4钱、麦冬4钱、天花粉3钱、冬桑叶3钱、生扁豆3钱、甘草1.5钱。 - **熬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 **慢性支气管炎方** - **配方**:制半夏、白芍、麻黄各3钱,桂枝、五味子、细辛、干姜、甘草各1钱。 - **熬制**:水煎,每日1剂。 **消化系统**1. **急性胃肠炎方** - **配方**: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2.5钱,炮附子2钱。 - **熬制**:水煎服,症状缓解即停。 2. **胃脘痛方** - **配方**:柴胡、陈皮各2钱,川芎、白芍、枳壳、香附各1.5钱,甘草5分。 - **熬制**:水煎温服,饭前服用。 **代谢疾病**1. **降血压方** - **配方**:石决明1两、牡蛎1两、牛膝5钱、钩藤4钱、白芍4钱、茯苓4钱、菊花3钱。 - **熬制**:水煎服,每日1剂。 2. **降血脂代茶饮** - **配方**:绞股蓝3–6克。 - **熬制**: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 **三、妇科男科类**1. **乳腺增生方** - **配方**:熟地15g、肉桂6g、麻黄6g、鹿角胶12g(烊化)、白芥子12g、姜炭6g、生甘草6g。 - **加减**:肿块硬加浙贝母、牡蛎;刺痛加三棱、莪术。 - **熬制**:鹿角胶烊化(隔水加热融化),余药水煎,混合后分2次服。 2. **慢性前列腺炎方** - **湿热型**:萆薢12g、猪茯苓各10g、滑石12g、黄柏10g、王不留行10g、赤芍10g。 - **肾虚型**:知母、黄柏、生地、熟地、龟板、鹿角片、仙灵脾各适量。 **四、五官皮肤科类**1. **鼻炎内服+外敷方** - **内服**: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8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 - **外用膏**:麻黄、苍耳子、辛夷各30g,熬膏贴大椎穴。 2. **白发治疗方** - **配方**:当归、制首乌、侧柏叶各30g。 - **熬制**:凉水1.5升浸泡60分钟,慢炖1小时,滤液装瓶。洗发后喷头皮,自然晾干。 3. **老年瘙痒方** - **配方**:石楠叶30g、石菖蒲15g、白僵蚕15g、威灵仙15g、何首乌30g、当归20g、夜交藤30g。 - **熬制**:水煎,每日1剂。
图片
**五、日常保健茶饮类**(简易泡水方)1. **柏子仁水**:促睡眠 - **配方**:柏子仁3克。 - **用法**:沸水煮10分钟,睡前1小时饮用。 2. **蒲公英水**:调妇科炎症 - **配方**:蒲公英干品9–15克。 - **用法**:沸水500ml冲泡,代茶饮。 3. **山茱萸水**:缓解腰膝酸软 - **配方**:山茱萸5–10克。 - **用法**:沸水焖泡15分钟,每日1剂。 4. **绞股蓝水**:降血脂 - **配方**:绞股蓝3–6克。 - **用法**:300–1000ml沸水冲泡,长期饮用。
图片
**六、特殊制剂类**1. **百草霜丸**(治小儿脱肛/便血) - **配方**:百草霜500克(须柴草灶灰,禁用煤灶灰)、蜂蜜600克。 - **熬制**: 1. 百草霜过100目筛; 2. 炼蜜至120℃,降温至100℃与药粉混匀; 3. 搓梧桐子大丸,低温烘干。 - **用法**:每服6克,日2次,忌辛辣。 2. **百草膏**(治疮肿/跌打) - **古法配方** 1. 端午采百草捣汁熬膏,每5斤草膏配麻油10斤; 2. 加黄白蜡、飞丹、松香熬至滴水成珠; 3. 入铅粉、乳香、没药、樟脑收膏。
图片
**使用注意事项**1. **毒性药材警示**: - 生乌头、生半夏、山豆根等有毒,需严格炮制并控制剂量。 2. **体质禁忌**: - 黄连、石膏等寒凉药,脾胃虚寒者忌用;活血类药孕妇禁用。 3. **优先外治**: - 外伤、皮肤病等优先选择外敷/熏洗(如百草霜、药酒),降低内服风险。 4. **代茶饮限制**: - 柏子仁长期服用需配伍,防滑肠;绞股蓝勿超6克/日,防腹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